【漫谈】社交4.0时代,VR社交还有多远

2018-06-05 15:09    点击次数:

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,

如果VR游戏能让虚拟走进生活,

那么VR社交就能让虚拟横行世界。

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空洞,

但从多方面事实观察来看,

这也并不是天方夜谈!

2.jpg

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同,

VR将会是未来最具革命性的互联网的终端入口,

以及数据可视化的产品形态,

它可能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浪潮。


image.png

虚拟现实(Virtual Reality,简称VR)能让你“身临其境”地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,带着你的笑容和你的歌声穿越时空去与全世界的人会面,这便是VR社交的魔力。当我们谈论起VR的未来,不少开发者都会说:VR的未来是社交。然而,一家很早就布局VR社交的公司Altspace宣布由于资金链断裂要关闭其应用。Altspace的发展几乎可以代表着VR社交的发展,然而其突如其来的关闭,让人深感迷惑,不得不质疑,VR的未来真的是社交吗?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。


image.png

人类最根本的特性是社会性,社交是维持人与人沟通的一项基本需求。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,人们不再满足于面对面社交这种受空间束缚的交流状态,因而产生了更多的社交媒介和手段。

1.jpg

在PC时代,我们有聊天室、论坛,以及腾讯QQ,这些社交形式能够突破地域限制,允许用户通过文字和表情来进行交流。我们将其称之为社交的1.0时代,其实这都是以文字信息的发散,利用互联网的地域性和便利性,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去认识到新的人或有一定标签的人。

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出现了微信、微博。我们将其称之为社交的2.0时代。早期其实是以文字信息、即时短语音以及图片分享为主的。比如说朋友圈、QQ空间,或者以LBS或GPS的方式去认识到新的朋友,以更明确的兴趣,以更明确的社交关系链去认识更多人,对社交方式也进行了非常高效的升级。

人们对社交的需求真正的转变,是从短视频的爆发开始的,比如秒拍、小咖秀等、之后又有了大热的移动直播,这是社交的3.0时代。人们由一对一的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去找好友,演变成了去看一些更具有标签性的内容。

而VR,甚至是MR,作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,社交必然会是重要的发展方向,这就是社交的4.0时代,这些技术将会产生革命性的社交平台。


image.png

传统社交强调信息的分散,而VR社交强调共享的体验。这也正是VR在社交上有着传统设备无可比拟的优势——“沉浸式体验”。戴上头显,VR可以使用户无视空间束缚,共聚同一空间,用户通过Avatar(虚拟人物化),达到“面对面”交流的效果,体验远超传统社交。

3.jpg

在互联网发展初期,博客的诞生将互联网的入口从门户变为了个人,每个人在互联网上都有了一个发声的平台,有了塑造和展示自己的空间。以MSN,Facebook,Twitter为代表社交媒体把所有人都连接在了一起,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成指数级扩散。不管是个人的生活点滴,还是社会的热点事件,都能在互联网上快速获得关住。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,而是呈网状发散。

到了移动互联网,大家最爱谈的是Online to Offline,把线上的网络信息与线下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,把信息的扩散与真实的体验结合。而VR真正融合了虚拟与现实,VR社交让人们不仅能分享信息,更能分享体验。



image.png

人们对VR社交的期待是要比网络社交更真实、体验更丰富,却又比现实社交更省力省时。除了基本的技术难题:如何提升VR的视觉感受防止眩晕、如何更精准地追踪用户的行为作出反馈等,VR社交还需要比一般的VR体验在人的交互上做的更多。一款成熟的VR社交产品至少要具备Avatar(虚拟人物化)、真实场景的还原、传统文本与语音共存的交流方式以及合理的行为准则等等。

4.jpg

我们在日常的社交中,语言只是传递感情的一种形式,外貌服饰、表情神态、肢体动作展现出更多的信息。当虚拟的人物“代替”真实的自己在VR的虚拟环境中对其他用户进行互动、交流时。用户希望这个虚拟人物符合自己心目中的“理想样貌”。这就涉及到眼球、面部、全身的动作追踪,无论是眼球追踪还是面部实时扫描映射,皆是为Avatar的延伸。这些是用户追求的100%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果仅仅是一个虚拟人物,面无表情、眼神空洞、行为僵硬,VR社交体验将大打折扣。


(以上内容及资料均来自网络,侵权请告知删除)